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再建课程 又见彩陶——基于“三棱锥”模式的美(3)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纹是彩陶最大的艺术特色,用“看到什么图案”“这样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他们可能是怎么跳舞的?他们为何而舞?”追问之后,再用一起手拉手跳舞

图纹是彩陶最大的艺术特色,用“看到什么图案”“这样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他们可能是怎么跳舞的?他们为何而舞?”追问之后,再用一起手拉手跳舞并拍打节奏的体验方式认识《彩陶舞蹈纹盆》,感受重复排列的纹样中古人欢快、团结的生活方式。“听纹”则是听雨滴和大浪拍打的声音从而进行绘画表现,然后带着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再看《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或是共鸣,或是猜想,让“看与思”有了来源与依据:切身地体会纹样源自生活所见所闻的艺术特色,视觉图像的解读最终从感知达成创造,从现象回归本质。

学生听雨滴和大浪拍打的声音,进行联想的纹样表现。

教师用引导学生一起手拉手跳舞,并拍打节奏的体验方式认识《彩陶舞蹈纹盆》,感受重复排列的纹样中古人欢快、团结的生活方式。

(三)升华与重构

尹少淳老师指出:知识技能转化为素养能力的有效方式是“进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旨在于此。“考古并尝试还原器型,根据器型的局部,猜想并描绘表现损毁部分可能有的花纹是怎么样的”情境设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对上一环节所学知识的重组,学习方法的运用,并逐步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素养。

(四)内化漫积淀

一节课的诠释绝不仅仅是课堂的40分钟,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历程中,他的生活经验、之后的学习生涯等等都将成为个体自我实现的重要阶段。课堂的40分钟是培养孩子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素养能力的一个引子,40分钟,我们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的升华阶段,谁都不能保证人人都能登上三棱锥的顶峰,内化阶段是40分钟外的课堂,是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课堂。我们一线教师能做的,就是努力投射一道理想的教育之光,引领这些鲜活、个性、等待完满的小生命走向美的历程。

四、研究与思考

虽然新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课针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指导建议,但小学的三个学段中,都涉及“乐于并积极参与欣赏教学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课的学习“兴趣”才能谈及长远的“审美情趣”。而尹老师曾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知识及学科知识的双重逻辑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所以,教学内容的选取、提炼与教学对象之间应该找到一个能产生共鸣的契合点。同样以多样性的教学策略更是实现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性、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教师在教学中是一根隐线,是捕捉课堂掠影的捕手,是建立教学框架的建构者,是时而牵引、时而倾听、时而旁观、游刃于场域之间的观者。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场域中在一种动态的情境中推进课堂和建立自身的学习体系。

只有我们尊重课堂,尊重教学内容,结合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在足够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理想的美术教育的美好愿景才会成为现实。

参考资料: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尹少淳?《当代美术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李力加《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4]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5]范景中 杨思梁《贡布里希文集·图像与眼睛》?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原“听纹”绘画尝试后,学生欣赏彩陶的生活与艺术

现“听纹”绘画尝试后,学生欣赏彩陶的生活与艺术

图像解构彩陶的结构与艺术表现

一、教学片断的比较研究:

2015年8月《少儿美术》杂志曾发表“‘朱·红色’杭州现代美术教育研究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案例《中国彩陶》,时隔一年,我又在朱国华老师的指导下重上这一课。再建课程,又见彩陶,此时再建的意义在于推翻后的重构,重构的思路与方向是教师对教学理解的提升与深入,是对主体学生的尊重,是对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再落地。现将两次教学改动较大的两处以比较的方式进行对比反思与分析,以诠释再建的意义与思考。

“解构认知,体会彩陶特色”教学环节的比较:

原“听纹”片段的教学设计:

1.听声音,用简洁的纹样描绘听到的声音并展示作品;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qikandaodu/2020/1216/609.html



上一篇:国际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及焦点问题——“2016国
下一篇:戏剧化妆造型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 | 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 教育研究与实验版面费 | 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发表 | 教育研究与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