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再建课程 又见彩陶——基于“三棱锥”模式的美(2)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研究假设及概念提出 (1)研究假设 美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建立在掌握美术学科要素的基础之上。但以往的教学是从知识、技能直接进入所谓的“美术素养

二、研究假设及概念提出

(1)研究假设

美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建立在掌握美术学科要素的基础之上。但以往的教学是从知识、技能直接进入所谓的“美术素养”达成,缺少一种情感的介入,获得的所谓价值概念也是空洞的说教,并没有真正发自学生内心。而笔者所理解的知识、技能是浸润在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三者构成的情景场中,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再是简单的说教与灌输,而是一种在自我经验、情感驱使下自我的欣赏、评价方法的习得和审美思维、态度的建构。

三棱锥教学模式的结构分析图

(2)“三棱锥”教学模式

看图1的底部,开课伊始,执教者对于教学参与者的理解包括:教学的动态主体之“学生”,负责建构新知、课程生发、成就生命课堂的主宰;教学的场域及空间之“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虚实、留白等负责教学节奏的把控;教学场域显性链接之“教学内容”:是视觉图像的主体,学生内化知识、情感的媒介;最后是隐性链接之“教师”:课堂的聆听者和观察者,给予学生生发的捕手,基于课堂推进的推手。

由四个组成部分建立教学场域,推进三个支架点,实现“动态”学生的发展(中心红线主轴也是我们教学主体)——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科素养的终极教学目标:建立三棱锥教学结构。

根据教学时间的推进,将教学环节分为四段,分别是初始阶段、建立新知、升华阶段、内化阶段。

三、案例剖析

(一)初始遇旧知

唤醒学生旧知经验,运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科知识,以及孩子天生的聪明,认识教学内容,为稳固搭建学生新知识体系埋下伏笔,同时让教学的主体主动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

按照人类认知发展规律,视觉图像的解读一般都从“感知、理解、创造”三个维度进行,这也是本节课实施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教学中我们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喝水烧饭的工具等”话题引出七千年前的人的日用器,从生活出发,拉近彩陶与学生的距离感,再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通过看图,提问:“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陶器?”有的学生说:“有花纹的陶器。”有的说:“形状都不一样的陶器。”有的说:“有颜色的。”以此提炼出“材质、色彩、纹样、造型”等学科要素,初步了解彩陶的视觉要素。

教师用“喝水烧饭的工具等”话题引出七千年前人类的日用器——彩陶

接着通过教师根据学生牵引的知识线提炼总结并引出课题《中国彩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初始阶段的教学宗旨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对所学内容有初步了解即可。我们常常在欣赏的过程中以“远观”的方式进入,这同样适合课堂节奏的编排,在大感觉中慢慢走进,对整个教学而言,它明确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核心思想。

教师采用“问色、看图、听纹”以及合作探究四个环节,以从结构到重构的方式进行对彩陶艺术特色的解读和认知。

(二)新知需解构

建立新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点,是学生编制知识目录——从局部到整体,从旧知到新知建构的主要学习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习得学习方法和形成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体验和探究本身就是动词,那么活动较强的教学设计则能更好地体现和落实“体验、探究”。我们采用“问色、看图、听纹”以及合作探究四个环节,以从结构到重构的方式进行对彩陶艺术特色的解读和认知。

前三个环节是对彩陶艺术特色的解构认知环节,看似是学科要素的解读,但渗透着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建构新知识体系的隐线。合作探究环节则是针对解构认知环节进行综合探究,针对不同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进行重构。重构的过程是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习得学习方法和形成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是知识技能内化为美术素养的关键环节。

“问、看、听、探”是四种不同维度的体验方式,是唯有学生主动参与、生成才能推进课堂、感受彩陶艺术特色的学习方法。而“色、图、纹、型”则是继第一环节的初步了解之后的深度认知,是知识技能转化为美术素养的学科要素。

“问色”环节在孩子快速发现“有红色、黑色、褐色”之后对比“古人的彩色和我们的彩色有什么不同”,在对比学习中“五颜六色“(我们的彩色)与简单、朴素、古拙(古人的色彩)的色彩精髓在孩子稚嫩的声音中得到解读。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址: http://www.jyyjysyzz.cn/qikandaodu/2020/1216/609.html



上一篇:国际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及焦点问题——“2016国
下一篇:戏剧化妆造型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投稿 | 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 教育研究与实验版面费 | 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发表 | 教育研究与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